周华军,新田县双碧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副高职称。1999年参加工作,23年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他业务精通,勤于管理,敦本务实,把教书育人当成毕生事业,曾经荣获“县嘉奖”3次,荣立“县三等功”2次,年度考核优秀5次。参加工作以来,从开始的村校教学点包班老师到教学点负责人,一直到担任几所中心小学的校长,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担任过学校的所有教学与管理岗位。在他任学校校长的十字中心校,三年的时间为县云梯中学输送了9名优秀学生,其中2016年上期就一次性输送了5名,这在乡下小学几乎是创记录的成绩。参加工作以来,除了管理业绩突出,教学质量一直靠前外,他对特殊学生群体(个体)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关爱,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对学生思想动态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解决方法,调双碧学校后多次受邀给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全体师生受益良多。更多的特殊学生和问题学生得到了他的帮助,重拾生活的信心、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体民情,主动送教解难题。
2018年,为确保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能按时入学,毛里中心小学组织教师到各村入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了石鼓湾村一名脑瘫儿童,名叫唐健。唐健是个智力二级的残疾儿,因父母在孩子出生前一直没有做过检查,等孩子一出生就有了生理缺陷。虽然年龄已经7岁,但是身高不及3岁大小,语言不通、智力不足两岁,稍不注意就溜出家门不见了。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自理能力差,语言表达不清楚,脾气暴躁,好动等。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多次与孩子、家长的交流,家长因孩子没有处理能力不同意孩子跟班就读。于是,学校决定对他进行送教上门,可是,这任务可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得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及与家长交流的经验。思来想云,学校校长周华军决定自己与办公室主任杨秀庭共同担当为学生唐健“送教上门”的任务。
周华军老师说:“我们送教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会他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他感到来自学校、来自社会的关爱,让他明白,也让他的家人们明白,有学校的老师在关心着他们,社会也没有放弃他们,同样也告诉他们:虽然遭受了不幸,但是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迎接美好的明天,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唐健是残疾儿童,有残疾证,但没有纳入村里的最低生活保障,周华军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查询相关政策,并与村委及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沟通,帮他争取到了“低保”名额。从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这家人的经济压力。因为工作到位,真心帮扶,他的付出也深深地打动了唐健的家人,本次事迹也曾被市级与省级新闻媒休大力宣传。
精心呵护,找准问题促进步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陈星与李宇就是周华军老师遇到的几个特殊学生。
陈星是单亲家庭,母亲在其一岁时就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姑姑监管。主要表现是叛逆,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学习无动力。为把这名学生拉回正常的“轨道”,他可是用了不少的心思。首先是从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向家人了解,找孩子的同学打探,本人交流谈心,学生上任班主任咨询,家访等。做了很多的工作,花费了不少的时间,通过引导、尊重、赏识、激励等教育方式将这个单亲、缺少关爱的孩子改正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培养她的亲情观念,体会家人对也的关爱,自觉学习,成绩得到有效的反转。
李宇也是一名单亲家庭学生,父母离异,父亲为个体户,很少有时间管他,一直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主要表现是焦虑、孤僻、厌学,一到学校就睡觉,作业不完成,受不了任何委屈。在通过各方面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周老师通过家校沟通、师生交流、合理引导、赏识激励等方法,让孩子有较大的改观。现该生性格合群,前几天遇到老师还和老师谈心交流,告知老师数学小测试得了80多分,一脸的自豪。
多方协调,助学扶困。
四年级学生骆星,学生出生不足一岁母亲就出走,父亲精神抑郁,几乎无劳动能力,全家在老家及县城都无住房,无祖父母,无亲叔叔与姑姑,孩子一度无人看管,有时甚至睡别人的屋檐下,迟到缺课经常,给老师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班主任找到周老师,请求支招。他二话不说,主动与班主任及学校另一名行政人员一同到学生老家了解情况,寻求可托付之人;向村委会汇报,请求社会救济;通过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免费的全托学校(特殊学校)。通过各级部门的关照,现基本确定下学期可就读新田县苦专育才学校,解决了孩子这几年学习与生活的大事。
作为学校的分管德育工作的副职,在学校的集会中经常会给学生开展德育、安全、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他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超强的组织能力总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眼球,牵引学生的内心,在全校2000多名学生中,几乎无人不认识这位高个的副校长。
在平时的教师交谈中,同事也会开玩笑的问他,为什么对学生这么好,图什么?也只是笑着说:“我做的只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而已,学生有困难,能帮一个是一个,教育不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职业,而是要当事业来对待,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三尺讲台与这神圣的职业。”他还经常说,敦本务实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本”在学校教育中是德,“本”在学校管理中就是质量。德是树人之“本”,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有本才有基础,才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因关系到学生隐私,上文中的学生姓名为化名)
作者:邓涵
编辑: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