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如果要激发教育活力,那么,办好乡村寄宿制学校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祁阳县第五督导责任区内,四个镇的学校,留守儿童占72%,广大农民出外谋生,孩子交给祖辈,隔代管理。虽然生活无忧,但是对于学习辅导完全是一片空白。相较于城市里的中小学生,大部分孩子有家长的陪伴,加上学校实行了课后服务,城里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比农村孩子高出一截。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
1、安全的校舍。围墙要是砌砖的,农村的家禽、家畜不能进入校园内;学生也出不了校园。
2、校内建筑要有明确的功能,至少包含四个区域:教学区、体艺活动区、食宿区、劳动体验区。
3、集团化办学,就近的地域(校车30分钟内到达)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优化学校布局,设立一所寄宿制初中、一所寄宿制高小(四至六年级),通读制初小(一至三年级)若干所。初小实行就近入学,按教学点看待,寄宿制学校有学位也可以派校车每天到教学点接送。
三、怎样激发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活力?
1、加大师资力量的配备。随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推进,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城里学校相差不大;需要补充的是艺术类教师,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同时需要提高艺术类教师的晋升、晋级和待遇问题。
2、改变公用经费投入的方式。单一的按学生数拨付公用经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小规模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凸显。公用经费怎样拨付?按照学校发展定位拨付,结合“按劳分配”的形式——学校有成效的活动多,管理部门应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增加拨付一部分。学校坚持立足本地实际,以特色办学为主。加强经费预算管理。按照特色校的标准预算,学校自主使用经费,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长效机制,激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成效。
3、合理安排下午的阳光体育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体育、艺术类社团,让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里充满欢声笑语。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参加特色课程培训,这样既给童年的时光增添了乐趣,又不挤占统考科目的学习时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4、乡村寄宿制学校需要改变国家统一的放假模式。比如,现在大部分乡村小学教师,特岗占大多数,学校离家太远,每周双休,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坐车这方面——周五下午放学后,太迟了,农村没有班车,回不了家,只有周六早晨回家,周日下午又要赶到学校。针对上述情况,寄宿制学校可以采取放月假或半月假的形式,妥善安排教师的工作和休息。
5、针对问题学生,学校依规独立设置训诫室,让惩戒权扎实回归到教师手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将来,这部分孩子走向社会,就不会给社会治理造成麻烦。
6、建立家校交流的智能化平台。确立一个时间段,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进行视频会面。学校的文艺汇演等活动,可以用直播的方式,让远在外地的家长参与互动。
7、打造像家一样的温馨校园。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要充分尊重教师。比如,教师生日时,学校给他(她)发一条祝福的短信,也可以买一个小小的礼物……教师一定会将这份关怀传递给学生,留守儿童一定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
8、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激励想干事、能干事老师。比如,学校的评优、晋级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准,尽量减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荣誉掺杂进来。让“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成为评价教师的主流思想。
作者:陈友亮 桂芳 肖梅梅
编辑:蒋勇